犬疫苗什么好?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任何疫苗的保护作用都不是100%的。 换句话说,打了疫苗被感染的可能性虽然会大大减小,但是并不排除不会感染的可能。 为了大家理解起来更方便一些,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实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96只接种了四联疫苗的犬放入隔离箱中,其中43只再补充接种了一剂加强疫苗,然后让它们与未接种疫苗的小狗接触。之后对小狗的粪便样本进行检验,看看是否有病毒存在。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虽然注射了疫苗的小狗粪便中的病毒载量明显低于没有打疫苗的小狗(55% vs. 83%),但仍然有27%的病毒携带者出现了腹泻症状。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疫苗会起作用却又出现感染的情况呢?这恐怕要从疫苗接种的方式说起。 无论何种疫苗,都需要通过特定的途径进入机体才能发挥作用。一般来说,疫苗接种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前者又细分为滴鼻、点眼、灌胃等,后者包括皮下注射和非皮内注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哪种疫苗,在注射进机体后都不会立即发挥作用,而是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对于犬猫等小动物来说,一般要等待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而在疫苗作用期间,如果犬猫接触了病原体,免疫系统将会启动免疫应答,使动物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起到保护效果。 不过这个过程是有条件的,只有当机体接触到真正的病原微生物时,才会启动免疫记忆,产生抗体。也就是说,如果不给宠物足够的机会暴露于病原体之下,仅仅依靠疫苗接种,是无法获得完全的保护效果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本实验中的小狗虽然在接种疫苗后感染了病原体,但临床症状却较为轻微。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既然疫苗不是100%有效,那是不是应该不打疫苗了呢?其实并非如此,疫苗虽然不能100%防止感染,但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比例及严重性。 而且,有些疫苗是有必要接种的,比如狂犬病疫苗,即使接种了疫苗,也还是需要通过严格的伤口处理和免疫球蛋白注射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另外,对于已经感染寄生虫的动物,也需要及时驱虫,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动物,尤其是一月龄以内的仔犬,由于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此时接种三剂疫苗后,疫苗的有效性能够达到95%以上,所以此时也不应错过最佳免疫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