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很细的蛇是什么品种?
黎族最佳答案
锦蛇,俗称“菜蛇”、“家蛇” ,是蛇类中较大的一科,广泛分布在亚洲温带及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及华南等地。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全身颜色因环境而异,可随温度和周围的色调改变肤色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在冬季常变为棕黄色或褐黄色。
头型为楔形,体形瘦长,无腹鳞。背面黑色或暗棕色,有菱形排列的浅褐色花纹;腹部灰白色,尾尖部色深。雌雄外观无异。 栖息于山地森林、丘陵灌丛与农田地带,喜温暖多雨的气候,怕寒冷。以鼠类和鸟类为食,是农业害虫的天敌,有一定药用价值。
卵生,每年春夏两季分别繁殖一次,怀孕期50天左右,每产6~14枚蛋,孵化期3周左右。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其分布区逐渐向海拔高处迁移,而在云南则发现其垂直分布可达4700m,成为世界爬行类中高海拔分布的典范。
蛇的长度和粗细是不一样的,最粗最长的蛇是缅甸蟒,它可以长到5米长,体重达150公斤。而最细的蛇是裂唇蛇,成年裂唇蛇体重仅1,2克左右,仅比芝麻大一点。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较细小的蛇类。
眼睛蛇
眼睛蛇是眼镜蛇科的蛇,是所有毒蛇中能使人中毒最快和最多的蛇类,它们大多数生活在非洲和亚洲,有一部分在南美洲。眼睛蛇长得很凶恶,头大,吻端浑圆,脸上有一对大而金黄的眼睛,颈下有一黑色带斑,人们常称为黑带蛇。它静卧时,颈下黑斑不显,一旦受激或受惊后竖起颈部时,其黑斑即展露出来,形如张开的扇子,其扇子边上镶有1圈金黄色,中间有鲜艳的“眼镜”斑纹,故称眼镜蛇。此蛇不主动攻击人和畜,但如果它受了惊或惹了它,它就会挺起上半身并扩张颈部,并发出嘶嘶之声,若你再惹恼它,它就会转而进攻,咬伤人畜。
此蛇在我国台湾有少量分布,其毒性在所有毒蛇中列第一位。1条125克的成年蛇的毒腺中,毒液分泌量4-6毫升,它咬人后可使15个成年人毙命。一只重约600克的眼镜蛇,它分泌的毒液,足可致100只体重5公斤的家畜于死地,也可致80个重量55公斤的成年人于死地。
眼镜王蛇
别看名字只差一个字,眼镜王蛇却是眼镜蛇的天敌,凡是毒蛇包括眼镜蛇都喜欢吃,所以分布的地方要比眼镜蛇少。此蛇体长最长可达5、6米,粗如碗口,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如果遇到巨大的眼镜王蛇,连马来亚人、孟加拉人也恐惧不已,不敢招惹,此蛇性情凶猛。它喜欢捕食其他毒蛇,包括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它先用头尾作诱饵,以引开对方的注意,然后突然向它咬去,将被咬的蛇麻醉后,就将它吃掉。在遇到其他敌害或被人激怒时,也会突然地把2/3的颈背挺起来,其蛇体几乎成直立状态,两眼圆瞪,颈部也膨胀起来,同时做出凶猛向敌方袭击的动作,并发出粗大嘶嘶嘶的威胁声,极为吓人。若攻击对方时,速度奇快,而且一次就能将足量毒液射入敌方头面部或身体,使人畜迅速毙命。它能用极快的速度张开大口,将头向上方扭去,用后面几节作支点,利用蛇体的甩动,迅速地用口腔顶部把毒液喷出,这种毒液能喷出2米远,落在对方脸上,可以透过人的角膜渗入脑中,有时毒液进入人的眼睛,造成失明。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尖峰岭等地,其毒性在所有毒蛇中列为第2位。一只重500克的眼镜王蛇的毒液,可致170个55公斤重的成年人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