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鹦鹉有禽流感吗?
近期报道,深圳一市民从越南带回5只宠物鹦鹉,其中4只鹦鹉被检测出患有禽流感。一时间,“宠物鹦鹉是否会携带禽流感毒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市民:带病菌的宠物不好
对于此次深圳媒体报道的“宠物鸟携带禽流感”一事,来西安购物的李女士表示,“如果身边有这样的带病菌的宠物,我是绝对不会让他们靠近我的。我觉得主人把病鸟带出来,就属于不负责任。”
连日来,“H5N1禽流感”持续见于报端。说起禽流感,人们都知之甚详。但一般人不会想到,平日里讨人喜欢的宠物鸟,身上也可能带有禽流感病毒。近日深圳媒体报道,从越南引进的4只观赏禽鸟中发现禽流感,其中3只为鸡仔鹦鹉,1只为虎皮鹦鹉,而这三只检测阳性的鹦鹉又都是从越南同一农户家中购买。
据了解,禽流感病毒种类繁多,不是每一种都会致病,能直接波及人类的只有3种,即H5N1、H9N2和H7N9。其中,H5N1型和H7N9型病毒曾分别于2005年和2013年在广州从野生禽鸟中发现。而在2014年,世界上首个禽流感病毒H9N2在湖北发现,并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这三大禽流感病毒,虽然都能引发禽流感病毒,但传染给人类的极少,且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据介绍,H5N1型禽流感病毒容易引起家禽的急性死亡传染病,H7N9多为肉禽的急性呼吸道和流行性感冒病毒,H9N2型则引起禽的咳嗽,肾炎等一些疾病。虽然人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但以往很少碰到禽流感病毒,所以很难引起普遍重视。
专家:传播人兽间的宿主不明确
针对此次宠物鸟携带禽流感病毒事件,空军总医院教授、世界动物病原体协会理事吕荣志告诉记者,日前,国内多家专业科研单位已在被检测的宠物鸟和环境中,发现了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9,这意味着这些鸟禽体内存在H5N1和H7N9,但至今都没有定性,也就是这些感染的禽鸟是否是携带病毒的急性感染期,还是带毒病原体的休眠期的慢性感染期也未定,因而这些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还不清楚,包括对鸟类和人体的致病力和毒力还不清楚。“虽然此次事件是首例,但这个病的传播人兽间的宿主尚不明确。”吕荣志说。
据了解,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禽和带毒鸟类,鸟类间主要通过病鸟的呼吸道飞沫和痰液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等间接传播,被污染的衣服以及其他的物品也可以作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吕荣志还告诉记者,禽流感对人类的传染性是由疫苗保护率决定的。就鸭鹅禽类而言,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就有高病株的禽流感疫苗,但保护率只有60%至70%。所以,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禁止鸭鸟国际贸易,如法国、英国等。
针对此次宠物鸟携带禽流感病毒事件,吕荣志教授提醒,按照《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凡是从疫区引进的动物,以及未经检疫的个人购买动物,无论是宠物还是其他类型,都需要报请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疫。未经检疫的,不得进入市场。“这次购买四只野生禽鸟的主人,如果这些鸟的原始鸟来源确为疫区,那么这些买鸟的市民也可能成为病毒来源的潜在危险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