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养雪貂吗?
可以的!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皮毛兽”的生活史,才能知道它们对于环境要求。要养殖它就必须得先知道它在野外是怎么生活的。 雪貂(学名:Myoprocta)是鼬科(学名:Mustelidae)雪貂属的唯一一种动物,也是鼬科中唯一的一个非哺乳动物。雪貂主要生活在中美洲热带雨林的树冠层中,是杂食性物种,在野外主要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寻找食物、玩耍和运动上。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雪貂属于: (1)恒温动物(拥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够自主调整体内温度适应外部温度变化); (2)杂食性(除微生物外,各种大小和种类的动物蛋白都是其可能的食物来源); (3)夜行性(大多数时间都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觅食)。
那么根据它的这些生活史特性我们就可以推测出它能接受怎么的环境了。 首先,它是恒温动物,这就意味着它不需要通过主动散热来降低体内过高温度,这样就减少了为了散热而打开的门齿间缝隙,使得它不能像其他纯肉食动物那样可以直接撕咬下猎物的大小块肉,而是必须用牙齿把食物硬啃下来,这对于牙齿和消化道的负担都较大。饲养的肉类营养需要更均衡,蛋白质更高,否则影响生长发育。
其次,它是杂食性的,这意味着它对粮食类食物的可利用率较低,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等需要从肉类中获得。同时,由于肠胃功能较弱,对食物营养的吸收效率也较低,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腹泻拉稀等情况出现。建议只喂以肉类为主,不喂以粮食为主的饲料。 如果按照上面的判断,那么就不适合家庭养殖了。但实际不一样,因为人们总想尝试新的东西,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让人们的眼界开阔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想做吃螃蟹的人,尝试别人不敢尝试的东西。于是,有的人就想养一只雪貂看看。其实,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罗马人和古埃及人就已经有饲养雪貂的历史了。不过,他们主要是作为宠物来养,没有把它当成经济动物来养殖。现代的科学研究开始于1937年,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首次给刚出生的小雪貂注射疫苗,之后小鼠被感染,实验成功。
自此以后,有关雪貂的研究就越来越多,而用于研究雪貂的实验室也越来越多。现在,除了少数极端反动物的组织和个人对外,大多数人对于雪貂的看法还是中立的甚至是有益的。比如,在美国有不少的农场是用雪貂来防鼠害的。因为老鼠会破坏作物的生长,而且传播疾病。用雪貂来防治老鼠已经是美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五种防治方法之一。 在我国,也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从事雪貂的养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有的公司利用雪貂的夜间活动的特点,给它安装感应灯,进行人工照明,让它可以在夜晚也保持“工作”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鼠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