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塌着的狗是什么狗?
你说的应该是“耳位”,在判断狗狗种类的时候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大部分犬类,比如我们常见的中华田园犬、泰迪等,它们的耳朵都是竖立的(立耳)。而有一些犬种,耳朵不是竖立的,而是下垂的,这类犬种有个统称,叫做“垂耳犬”。 垂耳犬包括很多品种,比如法国斗牛犬、马尔济尼犬(马尔济尼马略卡犬)、腊肠犬等等……因为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之所以知道得这么详细,是因为我家就有两只垂耳犬,一只腊肠犬和一只巴吉度。 那么为什么会有耳位这种区别呢? 其实,所有动物的耳朵都是可以用来感知声音的器官——它们都有耳道(听觉器官的一部分),而耳道的结构又使得人类和哺乳类的耳朵可以收集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并将其集中传递到大脑。 但很多动物除了听力以外,还需要耳朵来感受身体和周边环境的位置信息。
对于小狗来说,刚出生时是靠耳朵里的肌肉来调节耳道形状的,以此调整对不同频率声波的敏感性,进而实现对不同的声音来源做区分。
但随着小狗狗的成长,耳朵里的骨骼会发育,外耳形成,其中耳道的前后壁就形成了所谓的可扩张性。 小狗狗在玩耍或是感受到危险时,会通过收缩外耳道底部的肌肉来使鼓膜向外运动,此时,从耳道中进入声波能量,再通过内耳中的毛细胞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相关区域,最后实现对声音的理解。 但是,如果某个基因控制了耳道扩张性,使得耳道不能充分扩张,那结果就是耳位低了,也就是你看到的“塌耳”或“耷拉”的耳朵。当然,这个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基因的作用,具体机制很复杂。
其实,不管是立耳还是坠耳,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每种形态有各自适应的环境而已。 比如说,垂耳的狗狗可能适合一些不嘈杂的环境,因为它不需要过分灵敏的听力;但立耳的狗狗可能在野外生存能力更强,因为它能更早地发现远处的脚步声。 再比如说,垂耳的狗狗可能会更适宜室内生活,因为它的耳朵不会因接触灰尘而导致过敏;但立耳的狗狗可能需要定期清理耳道,以避免耳道感染。 总之,不管如何,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并且是与其他物种相区分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无需刻意去改变。